中午时分,瑞虹天地月亮湾,在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里,白领李艳利用午休时间特意来逛,并在BLOOMMANOR花植设计工作室里,挑选了一盆日本进口的迷你蝴蝶兰。“渐变的蓝紫色很独特,放在办公室里很有调性。”
不远处,MDA海洋设计水族店老板陈一鸣,正给一位中学生讲解桌面珊瑚缸的养护秘诀。“我们创新了懒人护理方法,智能光照、控温,可以养殖珊瑚、海星、水母等,相当于把海洋装进方寸之间。按照鱼缸的大小,价格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。”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在月亮湾开业3个月来,为传统商业体带来全新思路——与自然为媒,焕新传统花鸟市场基因与商业体业态,也带来更多的人气与消费。数据显示,今年1至7月,月亮湾的客流与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0%—50%。
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,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的全新探索,是否意味着,通过重塑这类传统业态,花鸟市场能重回上海中心城区?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。董天晔摄
退潮与回归
对于老上海来说,花鸟市场是一种独特的城市记忆:淘鱼买花、遛鸟逗宠,它们不仅是交易场所,更是社交和休闲的空间,充满生活气息和烟火味。
江阴路、曹家渡、万商等老上海花鸟市场,承载着市民与自然最朴素的连接。然而近年来,这类市场逐渐淡出中心城区。
2020年8月1日,有着20年历史、被称为“全上海地理位置最好的花鸟市场”——万商花鸟市场也正式关停。
花鸟市场的消失,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。一方面,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,花鸟市场占地面积较大,且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区域,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;另一方面,传统花鸟市场存在一些管理难题,如宠物异味及噪声扰民、环境卫生脏乱差等,与城市的高品质发展目标不符。
不过,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,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。
与传统花鸟市场不同,它最大的优势是环境优雅,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,更是一个融合自然体验、生活方式和社区互动的复合型商业空间。
当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相关负责人在筹备期找到水族店老板陈一鸣,告诉他“这个花鸟市将回归市中心”时,陈一鸣感觉一下子被“戳中”了。
“当前市区缺乏大型室内花鸟市场,环境舒适优雅的更少,这个项目的新颖性与我们的经营理念十分契合。”陈一鸣说,“我们主打微型海洋生态缸,主推套餐3299元/套,目前销量不错,受到周边亲子家庭的欢迎。”
微型海洋生态缸。周楠 摄
BLOOMMANOR花植设计工作室成立近8年,此前以线上工作室形式运营,专注定制化花卉礼品及企业端合作。进入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,则是首次尝试线下实体经营。
负责人吴臻珍告诉记者:“和传统鲜花销售不同,我们工作室更强调设计感。直面顾客以后,我们经常提供养护咨询,也得到很多快速反馈的机会,清楚哪种花、哪种设计受欢迎,增强了客户的黏性也促进了二次消费。”
对于线下店的成本问题,她测算了综合成本:“‘蔚冉生长’花鸟市对商户租金比较优惠,并通过节日策划、品牌宣传等多种方式为商户赋能,这是我们看中的。”
记者看到,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近期推出“自然夏校”系列工作坊,不少商户参与其中。最近一期《花艺编辑室——立体丝带花卉刺绣课》,消费者花178元可参加,受到欢迎。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推出相关课程。周楠 摄
一位90后苏小姐告诉记者,自己在瑞虹月亮湾附近上班,压力大的时候,就会来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逛一逛,看到清新的花卉绿植和小鱼小动物,感觉很解压、治愈,就像“家门口的植物园”。一位住在瑞虹新城的老爷叔则表示:“这里挺好,以后能增加一些昆虫就更好了。”
眼下,“下班顺路买束花”“放学了来观察爬宠”已经成为许多周边居民的日常。运营数据还显示,超三成的客户来自于虹口、杨浦之外,其中不乏专程从闵行、松江等地赶来的消费者。
显然,这种创新的模式,顺应了追求松弛感与情绪价值的时代浪潮下,都市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年轻家庭对寓教于乐的需求,让花鸟市场成为平衡快节奏生活的“治愈绿洲”。
盆景还是苗圃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的不少商户介绍,开业3个月来,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前来咨询的人,希望复制这个模式,将其推广到其他地方。
那么,复制难吗?
记者采访发现,第一,需要适配的自然场地。
瑞虹天地月亮湾2017年建成时,7万平方米都采用了半开放式设计,强化绿化覆盖率和雨天动线,目前正向主打“文化娱乐+夜经济+都市绿洲+潮流先锋”转型。
因此,当瑞安新天地去年在新天地尝试花市快闪获得成功后,月亮湾将原先一个国际运动品牌租用的二层楼腾出,结合室外场景,打造成为常设的花鸟市。设计中特别考虑入口通风、落地窗、配置植物晒架等。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的室外空间。董天晔 摄
第二,需要强大的商业运营能力。
瑞安新天地高级商业总监雷艳卿介绍,项目底层的商业逻辑,就是把生活方式和体验做到极致。
在月亮湾,通过场景营造、品牌化运营、节庆活动与兴趣社群等多元方式,为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小微从业者注入持续的商业动力,也让花鸟市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情感纽带。
比如,与独立艺术书店联合打造植物图书角;联合小红书旗下内容品牌杂志,打造“自然墙”;消费者通过线上小程序能享受“植物线上问诊”服务。
在端午节、中秋节、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,月亮湾会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市集,花鸟市商户都参与其中,将365天常设室内市场、周末花市与大型节日IP融合。
室内共享空间不定期举办植友会、微景观DIY工坊、生态科普等活动,吸引不同年龄层市民参与,也为社区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上门服务。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一角。董天晔 摄
第三,需要周边强大的客群支持。
周边有瑞虹新城11期住宅,与月亮湾相连的太阳宫、星星堂、瑞虹坊等商场、写字楼,具备可观的消费能力。
在月亮湾,花鸟市与宠物、健身美体、文化娱乐、餐饮业态形成自然呼应,形成独特的“疗愈”经济,吸引了不同年龄、向往自然的客人,还有很多人带着宠物,加上夜间免费停车政策,被戏称为热闹的“人山狗海”。
这些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因素,缺一不可。
传统市场的消费潜能
大约距离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三公里外,岚灵花鸟市场呈现出另一种传统景观:遛鸟的老人们摇着蒲扇走过鸣虫摊,蟋蟀罐里传出清脆的鸣叫。
这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花鸟市场,占地43亩、建筑面积超2.3万平方米,开业22年来人气依然旺,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。近千家商户,涵盖花鸟、鱼虫、宠物、文玩等全品类,撑起男女老少全年龄段的情绪价值与兴趣消费。
岚灵花鸟市场里的鸣虫、鸟类摊位。周楠 摄
到了周末,这里的客流超万人,停车场地总是不够用,排着队的车在大门口等候。随处可见:正在闲逛的一家三口,顺手买盆鲜花的女子,在鸟笼和蝈蝈笼前把玩的老爷叔,蹲在地上观察、逗弄小乌龟的孩子……
“整体经营状况不错。”岚灵花鸟市场经理叶正茂说,“一般夏天是淡季,到了春秋季比较凉爽的时候,人气更旺。一些卖花的商户,一个春节营业额就可以达到三四十万元。”
呈浩水族负责人高君告诉记者,之所以搬入岚灵花鸟市场,是看中这里的人气和规模,现在整体生意还可以。呈浩水族主要销售各类热带鱼,其中发财鱼、七彩神仙鱼等都很受欢迎。常见的热带鱼单价约20元,也有的在六七十元左右。
七彩神仙鱼。周楠 摄
一家在岚灵花鸟市场经营了20年的店主则表示,相比前几年,现在生意比较难做。“我们经营各种鸟类、鸣虫,定价比较低。总体看的人多,买的人较少。”
一家在岚灵花鸟市场经营了十几年的花店老板也告诉记者,此前曾在其他地方开过几个分店,现在只留下这一家,目前可以维持正常运营。
不过,在岚灵花鸟市场的聚奇城三楼,记者看到了超出想象的热闹场景——这里正在进行蟋蟀文化节,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蟋蟀商家一字排开,到处都是戴着头灯、手上捧着蟋蟀罐把玩的老爷叔。
来自山东的蟋蟀商家周起告诉记者,自己从事蟋蟀捕捞及销售已超过20年,目前有一支七八十人的团队,每年7月底至10月为集中作业期,年捕捞蟋蟀约4万只,分批次运到上海。“因为上海喜欢蟋蟀的人太多了,基本都是老爷叔,消费能力也强,很多人都是我多年的回头客、虫友。”
玩蟋蟀的老爷叔。周楠 摄
他介绍,单只蟋蟀的售价从几元至几千元不等,主要是根据蟋蟀的品相、牙齿颜色、产地等特征衡量其格斗能力,有人甚至一买就是好几箱,单次消费过万元,用于玩赏、格斗。
在叶正茂看来,岚灵花鸟市场走过22年,见证了花鸟鱼虫市场的逐步繁荣。“这是越来越多人有钱也有闲的表现,在不少人心中,花鸟鱼虫也成了精神刚需。未来我们也会持续进行环境美化提升。”
呼唤更多新型花鸟市场
记者观察发现,如今在上海中心城区,花鸟市场已属稀缺资源。除了新型的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、最大的岚灵花鸟市场,还有规模较小的曲阳花鸟市场、位置更远些的梅陇花鸟市场等,此外,北外滩北苏州路定期举办花市,BFC外滩金融中心也举行过花市快闪等。
瑞安新天地相关负责人认为,花鸟市场回归中心城区,不是简单的复原,而是一次与城市发展、社区日常、居民情感深度交织的创新迭代。
它能否形成趋势,取决于能否同时兼顾商业效益、城市温度与社区共生,让商业真正“长”在城市土壤里。
消费者在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挑选商品。董天晔 摄
花鸟市落地至今,运营方也发现了一些值得优化的地方。比如,商户与外部商业品牌、社区组织的连接渠道有限,收入结构偏零售,受季节影响较大,一些商户的园林景观、装置艺术设计等能力没有被充分挖掘。
据介绍,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今后将打造成一个更开放的合作生态。运营方正在为每位商户建立能力档案库,方便他们和商业品牌、企业、社区组织以及艺术家对接合作,实现从零售到B端服务的转型;也会通过主题活动、跨界展览、社区花园共建等形式,让其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和稳定。
“蔚冉生长”花鸟市。周楠 摄
在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看来,作为城市温度的体现,上海应该有更多的花鸟市场。“上海的建成区达3000平方公里,按照每3平方公里1个来算,有1000个花鸟市场也并不为多。”
他建议,未来的花鸟市场不一定都要规模很大,可以采用分布式、去中心化、嵌入型的方式,在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,设置1—2个区域型、居民家门口的新型花鸟市场。
除了市场化的花鸟市场,也可以有一些半公益或公益的花鸟市场。比如,公园、菜场里可以开辟花鸟市场,产业园区、楼宇、党群服务中心里,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辟一些。不仅服务居民,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。
从国内外的案例看,成都卉升花市、西安叁伍壹壹、英国伦敦哥伦比亚街花市、日本东京Ozaki花市等,均遵循了市场创新规律:打破单一交易场景,融合文化体验、社区互动与生态理念,实现了传统业态的焕新。
相比于花市,花鸟市场更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。它不仅是花鸟买卖在线炒股配资必选,也将创造人与自然、人与社区之间的全新连接。
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